美工式的视觉设计已死,常常被老板左右

前言;视觉设计已死:那种“美工”式视觉设计的死亡;重审视觉设计:分工细化是一个行业进步的标志;无可回避的苦楚:被老板的喜好所左右;专家定律

美工式的视觉设计已死,常常被老板左右

前言

一直想透过某种方式,把自己对视觉设计的一些理解和看法梳理一番。同时目前团队里的视觉设计师,大多有一些共同的苦恼、疑惑和对前景的不明晰。希望我的这些理解和看法对大家有所启发,能让大家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更深入的思考。

视觉设计已死

这是我在某设计师群里说的一句话,里面有一个多年从事运营视觉设计的同学,立马跳出来反驳,最后到了只差骂:”你才死了!”的境况。我非常理解,无端端的告知别人其赖以生存的饭碗已经不保,谁都会下意识反击的。然而我所指的,是那种”美工”式视觉设计的死亡(不仅死了,而且死了相当长的时间了)。

视觉设计如果直译为英文,最贴切的应该是”visual Design”,但无论是Fi ,还是CDC ,你都找不到这个字眼所描述的职位。你也可以从Google对这个词的收录情况去看下,有多少企业是用这个词来描述你的工作的。相对来说,网络公司的视觉设计师们更多的被称为Web Designer or User Interface Designer,或者干脆就叫做Designer。很显然,这里面所包含的绝对不止有”Visual Design”。正如Mark Boulton说的那样:如今的互联网企业里没有也不该有单纯只做”美化”工作的人或职位,即没有单纯的Visual Design or Visual Designer。即使在最接近的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领域,设计师也做了诸如客户沟通、创意、原型、设计执行等综合性的工作。

但单纯的”视觉设计(visual Design)”在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设计领域确实出现过,在那个毫无美感的门户时代初期,人们称之为”美工”(尽管当时有很多人是毫无美术专业背景的)。但很快的,视觉设计师们就开始排斥这个称谓了,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工作远远超出了”视觉美化”的范畴。

用户大家对各种视觉表现已经司空见惯-企业和用户都已经开始关注更深层次的产品体验,而非表面的视觉冲击。整个行业的发展早已使得”视觉设计”与”用户体验”密不可分、”用户体验”也无法与”产品探索”相割裂。不得不说,自打”用户体验”出现之时,凭借各种技巧、技法去做纯粹美化的那种”视觉设计”就已经开始消亡了。

重审视觉设计

分工细化是一个行业进步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用户研究工程师这些体验设计相关的职位一定会持续存在。但正如marty CAGAN在《启示录》中说到的:产品体验设计的视觉设计部分是可以外包的,而交互设计或用户研究工作建议公司内部团队来做,因为这些工作需要那些对产品(和用户)有足够深入了解和认知的人来做,同时它们也是你产品差异化竞争(核心用户体验)的一部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视觉设计相比用户研究和交互设计,在整个体验设计中的地位更为次要,因为”感官”在多数产品中不是最为核心的体验要素。”我们的工作只是锦上添花啊”,正如许多视觉设计师自己所感叹的那样。尽管这样的认识有失偏颇,但却不是毫无道理。

我所理解的视觉设计,实际上要做好这么几件事儿:透过视觉手段依据交互设计(或单纯的视觉流向)来制造视觉层次;制定视觉规范实现视觉语言的一致性(视觉规范);为浏览或使用制造舒适的视觉感受;制造视觉愉悦感;制造视觉品牌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你也可以用它们作为视觉评审的准则,一个好的界面视觉设计作品一定具有与之相对应的多条属性)有一定专业基础的设计师,要做到前两条应该相对容易,甚至好一些的能做到前三条。而”愉悦感”和”品牌”会非常的隐性,因无法量化和作为附加值属性而被习惯性忽略。

无可回避的苦楚

专业被侵犯、被老板的喜好所左右、评审的不和谐、职业前景的迷茫…所有的一切将会长期存在。想到这里,只能丢下两个字:”bitter B!”痛哭流涕之余,来看看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一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审美标准和偏好(包括视觉设计师自己),而且自信于自己的审美情趣的正确性和普适性(所以几乎公司的每个人,包括保安和清洁阿姨都能够对你的视觉设计稿进行评述);二是视觉设计所承载的价值,在很多时候是无法量化的,这就造成话语权的缺失并经受不起挑战。

关于审美有这么一个观点,不知道大家认同与否:”真正”美的事物,是能够获得大多数人的喜爱的。换句话说,即是”美”有着共性和规律的。那么把握好这些共性和规律并加以灵活运用,理论上就可以让设计方案获得更多人(目标用户)的认同(单从视觉表现上来说)。事实上这方面的积累已经不少了,有如黄金比例的构你无法透过以上方法得到一个”确切”的rgb色彩值。即使能得到,不同的设计师去做仍然会出现截然不同的配色方案。简而言之,你只能无限接近那个模糊的”最佳”方案,你却无法断定它在哪里。你用了一系列理性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最后得到的却是一个”相对确凿”的感性结果。难怪当google 企一是”用户体验”本身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设计师们所负责的只是这个庞大”体验”集群中的一部分,即是说”用户体验>设计师的工作”。用户体验贯穿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设计师所能左右的,仅仅是在特定场景下完成某个特定任务的过程中,用户的效率和愉悦程度。二是”用户体验”所带来的结果是隐性的。效率和愉悦程度的变化一定会反映在点击量、转化率、客户数量、客户反馈等数据中,但这些数据的变化绝对不是纯粹由用户体验所导致的,(相反在很多时候它与数据变化的关联并不大)其它多种因素参杂在了一起,使得你无法分离。即便是a/b Test,也如吴卓浩所说的那样:你无法只改变用户体验相关的条件而保证其它条件完全一致。你也许会反驳我说Google的HEART模型总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确立设计目标,并能大致量化一部分设计价值。但如果要再从这些价值里面去分离视觉设计的效用呢:改变一个按钮的颜色或质感比起改变它的位置,所带来的影响更难以量化。

专家定律

“不可能一直做视觉设计,对吧?”这是我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其背后的潜台词是:做了N年设计后,技术进步放缓,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都一定输给后来者,迟早要被淘汰。这个问题可以这么来思考:一个行业需要专家么?如果回答是肯定的,依照一万小时定律,你从事视觉设计工作十年,便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那你的竞争力起码在你的职业生涯头十年,是不断得到增强而非减弱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一个比较有”天赋”的毕业生,工作三年后,作品的视觉表现力就已经和公司的资深设计师不相上下了。甚至由于TA更年轻更能”感知”潮流,相比资深设计师其作品更为”时尚”。这似乎违背了一万小时定律,你的优势被入行三年的人给打破了。事实真的如此么?或许TA用色比你更大胆、手法比你更创新、使用元素比你更潮流,看上去更具”感官效果”。但设计不是创作,对么?更资深的你色彩运用一定更为考究、版式更为合理、对技术标准和可实现性考虑更为周全,你更了解用户是谁,他们更喜欢更习惯看到什么,怎么看的…对于同一个设计需求,你的方案考虑的更为深入和全面,更具说服力。相对效果堆砌,你更懂得做减法而不是加法。(这往往是一个”设计能力深入”的分界线)与此同时,你具有更系统的理论体系,对行业对产品有更深入的洞察和见解…当你真正往一个专家的方向在要求自己,并为之努力付出,三年和十年一定会有本质的差别。

我认识有不少的同学,从事了两三年视觉设计后便转岗去做了交互。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厌倦了我前面所提到的”不可回避的苦楚”。去到体验设计更上游的环节,工作内容也转变成了逻辑和结构化思维,却仍旧无法摆脱价值无法量化的尴尬,话语权也没比视觉设计师多多少。也有不少同学做了设计管理,这似乎从”不能一直做XX技术”的噩梦里得到了解脱,回头却发现陷入了另一个尴尬的境地:驱动一群人做设计显然比只驱动自己来得困难;仍然要面对价值量化的困境(往往是体验部门受不受重视、能否掌握主动权的关键);技术和管理两者都不能耽误;运气不好还要面对人事和权力争斗…与这两者相比,较少的一部分同学去做了产品经理,究其原因估计是相对的专业跨度更大,体验设计经验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优势。转换角色的好处显而易见,专业背景的融通能让你多角度思考问题,更容易去优化流程、应对复杂多变的状况。坏处便是你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逐步打造你在”新”领域的竞争力,踏上另一条专家之路。于是乎,做出选择是需要决心,但坚持自己的选择并全力付出却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毅力。

文章来源:aliued.cn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观点,发布者:【

本文地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投诉邮箱:253000106@qq.com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5月3日 19:44:06
下一篇 2024年5月3日 19:46:11

相关推荐

  • java美工,java编程之美

    毕业快一年的java开发,都可以去哪些公司上班? 目前Java的就业方向有:JSP网站开发、Java编程、Java游戏开发、Java桌面程序设计,以及其他与Java语言编程相关的工作,也可进入电信、银行、医疗、邮箱、物流、保险专业软件开发公司等从事软件设计和开发工作。 一些重点院校的优秀毕业生能够进入国内一流的IT企业(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年薪一般在2…

    2024年5月8日
    3300
  • 网页的界面设计应当同时考虑交互和视觉

    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看起来是两个内容,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一定要将两个设计合并在一起考虑,在实现交互功能的同时,要能够给用户呈现较好的视觉效果 Invisionapp 界面设计时不要把交互和视觉分得太开 这样说其实很容易解释清楚,首先我们可以这样想:易用性和美观可以分开么,在网页设计的时候?难道一个界面用户操作流程非常的自然顺畅,但是却很丑?又或者是视觉效果出…

    2024年5月7日 用户投稿
    4500
  • H5的优势和弊端,给网站带来出色的视觉体验

    技术上的优势:各终端很好的浏览体验,移动展示更加优越,利于SEO优化;用户体验上的优势:灵活配置;弊端:页面较大,对网络依赖较大 H5页面制作 现在不管是pc端网站还是移动端网站,H5网站几乎随处可见,但如果要说H5有什么优缺点,大家又会有多少了解呢?“全球已经开始步入H5时代”——乔布斯生前就一直在说HTML5代表未来。那么,企业又怎样利用好H5为企业带来…

    2024年5月7日
    5600
  • 4个网页设计时突出视觉主体的方法

    使用色块将主体和背景凸显出来,造成视觉冲突;强弱对比、大小对比、虚实对比等运用对比方法;使用机理可以最大化保留原样;合理的留白突出内容区域 网站设计主体不够凸显,会使得画面杂乱、缺少主次关系,甚至会影响视觉表达以及信息传达,使用户在浏览网站时,因为视觉没有着落点或画面缺少层次感,而找不到重点。那么凸显视觉主体的常用设计手法有哪些呢? 合理使用色块 使用色块的…

    2024年5月7日 用户投稿
    5500
  • 5个网页弹窗设计的原则,讲求视觉一致性

    弹窗应当减少对用户的干扰;弹窗内容与现实世界相关联;尽量将内容减少;选择合适的弹窗种类;弹窗的各个元素应当保持视觉效果的一致性 弹窗的组成 虽然很多设计师都吐槽弹窗设计对网站的用户体验实在太差,但如果弹窗设计及使用都能恰到好处的话,那它对网页设计而言,是非常有效的用户界面元素。,因为它能帮助用户快速且便捷地达成目标。下面,香港网页集团将为大家介绍,“设计弹窗…

    2024年5月7日
    5100
  •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破坏用户体验的搜索引擎优化已死

    以技术为导向的网站优化,那还应该更要重视对网站用户的优化,如何将用户转化为真正的客户,这才是网站优化的精髓,网站优化的最后一公里是用户优化 一般所说的网站优化也等同于搜索引擎优化,也叫SEO,但网站优化并不是简单的搜索引擎优化,真正的网站优化应该包括搜索引擎优化和网站使用者的优化。搜索引擎优化充其量是给网站带来的是流量,而不是客户,是浪费带宽资源,而不是给企…

    2024年5月6日
    4400
  • 内容是网站粘性的重要指标,还要辅之以美工和程序

    到底网站要粘谁,是区域性的还是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问题,行业性的还是综合性,决定好网站的服务群体,挖掘用户需要,以更加友好的方式来给用户以体验 前两天写了一篇《浅谈网站用户粘性的含义》的文章,有些个别网友问可否谈谈怎么样加强用户粘性的问题?虽然对此本人没有系统的理论做以支撑,但是既然有网友问。我想就以上问题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虽然未免有些纸上谈兵,如果有人…

    2024年5月3日
    4300
  • app的视觉设计要能够传达品牌,传达美感

    传达“品牌”:形成一种氛围,与公司品牌建立联系;传达“美感”:这里指的美感应该是恰当地漂亮;传达“信息”:容易识别、容易理解;传达“行为” 在大家着迷用户体验设计,关注用户研究、人机交互的时候,视觉设计好像被遗忘了。  我想说的是,视觉设计一如既往地重要着。 视觉设计处在产品表现层,跟诺曼先生提出的情感化设计本能层设计水平直接相关。 如果想让用户一…

    2024年5月3日
    6300
  • 视觉营销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6种手段

    对于增加视觉吸引力,做出新颖又极具吸引力并能清晰呈现复杂信息的 当前,视觉营销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Pinterest网站最近发起了一个商业调查,Twitter公司正在做 故事 我认为漫画就像一个小故事。当你设定好人物,对话和故事情节后。你会惊讶的发现,一张附有一到两句话的Aimee

    用户投稿 2024年5月3日
    4700
  • 从9个方面提升店铺的点击量,店铺风格、视觉定位等

    为什么没人收藏我,为什么活动没人点,促销 最近做了奥特莱斯的店铺装修,碰到了很多问题,现在总结一下: 为什么没人收藏我? 为什么活动没人点? 因为你的店铺设计逻辑出现问题,也许你的店招没有传达出你的品牌和产品,也许你的促销做店铺的装修、商品的宝贝介绍要与宝贝相符。 可信度:网络销售要解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信用问题。在你的商品描述里,要做出一些消费承诺。如:…

    用户投稿 2024年5月3日
    61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