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医学教育被大众化而不是被精英化,这是导致培养不出医学大家的根本原因,第二,现在的考生学医功利化倾向比较明显,绝大部分人学医人
林巧稚和张孝骞是我国现代医学的主要奠基人和鼻祖式人物,他们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受到了世人尊敬和敬仰,他们曾经参与创建、工作的北京协和医院已经创建了100年。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贵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现在医学虽然很发达,医学院校每年也培养了众多人才,但却再也没有培养出像林巧稚、张孝骞一样的医学大家。
邱院士对我国现有的医学教育和发展表示担忧,希望能够改变目前的现状。
为什么现在的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如此发达,却没有能够培养出林巧稚、张孝骞这样的医学大家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医学教育被大众化而不是被精英化,这是导致培养不出医学大家的根本原因。
在这方面,想要改变这一现状问题,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我国医学领域的顶级名校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虽然跟清华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已有长达10多年的合作关系,但是北京协和医学院仍然坚持小而精、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每年招收极少数具有天赋的学生学医。
该校的护理学专业更是每年只招收120人左右,可谓是精英当中的精英。
除此之外,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每年招生人数都不超过1500人。
其实这些学校之所以发展得很好,跟他的精英化教育是离不开。
放眼全球目前在全球各大高校排行榜当中位列前50名的高校,绝大部分都是实行精英化教育的学校,每年招生的人数都是非常少的。
由此可见,只有控制招生规模,注重培养质量才能够更好地培养高层次人才。
但是,现有的医学教育却是广撒网,不注重精英化教育,这就使得很难培养出医学大家。
虽然,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实行精英化的医学教育,但毕竟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十分有限。
只有绝大部分高校都联合起来,共同开展精英化的医学教育,才能够不断地培养出精英化的医学大家。
第二,现在的考生学医功利化倾向比较明显,绝大部分人学医是想着今后拥有一份好的工作和收入,而不是想着如何去提高医学技能来救死扶伤。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医学院校的招生形势是比较乐观的,选择学医的学生也比较多。
但是大家的出发点并不是很单纯,一项调查显示,80%以上的人选择学医的原因主要是看到学医之后,当医生有很好的就业前景,有丰厚的薪资待遇。
所以,说得直白一点,他们就是奔着经济利益去的,这也是为什么前些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总是被诟病,医患之间的关系总是不和谐。
根本原因就在于现在社会上以及想要学医的一部分学生他们的功利心比较重,想的是怎样通过学医去赚钱,而不是想着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医学技术去治病救人。
因此,很难成为像林巧稚、张孝骞他们这样的医学大家。
毕竟医学他不仅仅是一门专业,更是一份救死扶伤的大业,这种功利心态下,无论怎么培养医学生,他们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医学大家。
加上现在学医的时间很长,花费的成本很大,不少学医的人想要尽快地捞回成本,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之下,谁还用心去钻研技术呢?所以这也是导致培养不出医学大家的重要原因。
第三,现在各大院校不分取舍地开办医学院和医学专业,破坏了医学教育的“一锅饭”,影响医学教育的完整性,使得学医的人更加浮躁了。
前不久,四川的西华师范大学宣布附属医院,山东的临沂大学宣布成立医学院,湖南的湖南文理学院、湖南理工学院也纷纷表示要成立医学缘、开办医学专业。这些仅仅是一个缩影。
近些年来,一些与医学专业发展风马牛不相及的一些学校,都在纷纷开设医学专业,举办医学院。
大家一窝蜂办医学专业,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医学教育完整性,造成社会对于学医更加浮躁。
毕竟医学的专业性很强,当风马牛不相及的一些学校也去举办医学专业的时候,会分散整个社会的医学教育资源,使得互相之间产生恶性竞争,不利于集中优势资源来突破医学教育的瓶颈。
其实,讲到这里,作为我国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的代表,清华大学早在20年前就开办了医学院,而且与最顶尖的医学院校北京协和医学院进行了合作,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加挂清华大学医学部的牌子。
但是,发展20多年来,清华大学医学院也并没有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由此可见,医学教育并不是想来就来,想开就开的,这种一窝蜂举办医学院校的行为不仅会造成人才的过剩,更加会使得医学教育很难培养出林巧稚、张孝骞这样的医学大家。
总之,在我看来,想要培养出林巧稚、张孝骞这样的医学大家,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只有一代又一代的接续奋斗,实行精英化的医学教育才能逐步成为现实。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留言发表评论吧!
本文地址:https://www.pizijiang.com/tougao/41600.html
举报投诉邮箱:253000106@qq.com